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军工行业现状 军民融合有望成“十三五”重头戏

来源:新闻    发布时间:2023-10-28 08:38:18

  随着军工的放开,军民融合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深度发展,已然成为时代潮流和国家战略。

  近几年,我国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等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明显。“民”、“民参军”取得重要进展,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成果丰硕,军民资源共享水平逐步提高,军民融合呈多领域、多方向发展。

  据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技术成熟、体制完善以及军队信息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军民融合有望在“十三五”期间快速推进。

  “军工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具有明显的军民结合特性。”赛迪智库军民研究所所长汤文仙在接受前瞻产业研究院采访时表示,如果从技术范畴讲军与民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结合越来越紧密,特别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以及航空装备工程、空间基础设施工程、海洋工程装备工程、高性能集成电路工程等重大工程,军工企业都具有较强的发展基础和独特优势,其掌握的高新技术通过溢出效应,可有效促进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近年来开发使用的1100多种新材料中,约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而这些新材料对我国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微电子、新能源等众多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另据资料统计,近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已向民用部门转移了3万多项民技术和产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随着民技术应用的效果逐步显现,逐步成为我国军工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尤其是,利用军工高新技术带动国内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传统工业的升级改造,正逐步成为我国军工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据测算,到目前,由我国航天科技所带动的民用产业所产生的效益已经达到每年1200亿元。据统计,我国有两千多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如,航天功能材料中的微电子材料、光电子器件材料、传感器敏感元件材料、信息材料和智能结构材料等关键功能新材料,对民用新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汤文仙介绍。

  汤文仙对记者说,“近些年来,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借助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力时机,加速军工先进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产品向产业化发展,着力扩大军民结合产业的辐射带动效应。”

  事实上,在“民”多领域、多方向发展的同时,“民参军”也呈现多领域、多方向的发展状态。

  2014年,军队和国家有关部门联合主办首届民营企业高科技成果展览上,民营企业其技术产品涉及制导与控制技术、核心电子元器件、探测与识别、计算机及软件、体系建模仿真与评估、电子信息、网络通信、卫星应用、动力与传动、先进材料与制造、可靠性检测与维修、电池电源等多个领域,70%以上的产品和技术属于自主创新成果。

  事实上,近年来军民融合的深度不断加强,与我国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2005 年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防建设领域起,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进入国防军工供货体系。

  据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13 年5 月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民口单位超过500 家。

  汤文仙表示,民口单位参与国防建设的深度和广度逐步拓展,进入领域和范围逐步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有些民口单位携手高校和科研院提前布局未来军方发展所必需的技术与产品,推动先进军工技术的快速产业化。针对预研的技术和经费问题,主动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从而达到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目的。

  可以说,在“民,民转军”多领域、多方向的军民融合过程中,我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有一些重点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影响“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一些问题,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03所副所长王凯让在接受前瞻产业研究院采访时认为,“民”有很多优势,比如持续专注的技术积累、过硬的产品品质以及军工人长期努力建立起来可信赖感,但也确实面临一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比如市场的快速响应、适度规模与成本控制、对客户体验的关注等。

  “而‘民参军’重点要解决的是长期可信赖问题。不要说每月有多少家民营企业倒闭,就是每天也有几十家民营企业关门,一个民品三年五年之后就找不到什么原产地或者经销商了,更不要说可能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服务承诺了。”王凯让认为。

  对于“民”而言,暴露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影响了“民”的深入发展。汤文仙则表示,有些是认识上的问题,有些是机制上的问题。有些军工单位对民品发展与军品发展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当军品任务增加时就忽视了民品发展,民品的发展带有很大的被动性。同时,很多军工单位在民品发展上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以军品的管理理念和模式来管理民品,不善于运用市场的手段,解决民品发展中的资金筹措、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问题。

  纵观上述业内人士的观点,可以看出,某种观念和意识并不适应民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其实,不仅是观念和意识上对于“民”的持续发展有着影响。

  汤文仙表示,目前对军工集团、企业领导的绩效考核主要以能否按时完成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为指标。在客观上使企业管理者将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保障按时完成军品任务上,缺乏进行民品开发和技术转移的积极性,民品业务需要自己跑市场、找项目,领导不够重视,经费主要依靠自己筹措,数量少、没保障,影响了干工作的热情和队伍的稳定。

  “除此以外,目前军工企业民的市场竞争能力不强,现有保密和解密制度某种程度影响民,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和收益分配制度尚不清晰。也影响了民的持续的发展。”汤文仙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军工产品特别是武器装备,为了适应军事任务要求,对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要求很高,然而对于成本控制、节能降耗等方面要求则相对较低。而民用产品却相反,则更注重对制造成本的控制、对节能降耗的要求乃至对美学设计、用户体验的追求。

  因而,习惯于生产武器装备的军工企业对于民品的这些要求相对陌生,对市场的特性不熟悉,对市场的规则不了解,对市场调研、需求分析、建立销售渠道、投放商业广告、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募资等市场化的营销手段不掌握,影响了民的效果。

  汤文仙介绍,由于管理和政策方面的原因,军工单位在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技术成果,因各方在专利申请上的目的不同,往往定密的多,解密的少,申请的多、转移产业化的少。尽管我国在保密和解密方面工作不断改进,但上述问题仍未得到很好解决。

  汤文仙表示,相对于“民”遇到的困难而言,其实,“民参军”遇到的门槛更多。进入国防科技领域的民口企业境况更为严峻,其困境背后折射的是民口企业进入国防科技领域遭遇的“三重门”:“磨砂(玻璃)门”、“弹簧门”“挤压门”。

  据了解,所谓的“磨砂(玻璃)门”是指,信息不透明“盲进”,主要是进入前,信息不透明造成的雾里看花。

  汤文仙认为,武器装备科研信息不透明是民营企业进入国防领域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民营企业无上级主管部门,现有的装备采购信息发布制度对民营企业有着实质性歧视,多数民营企业缺乏畅通的装备科研生产信息发布渠道来了解装备采购信息,对军品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很少,使得民营企业在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中丧失很多机会。

  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国防知识产权专利制度,由于保密安全性等原因,暂时无法对要进入的民企提供查阅。如果民企无法了解这个信息,民企可能要预研的项目已经存在,就有可能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投入。

  此外,限于体制机制和保密要求的制约,很多中小民企无法及时获取和知晓相应的军用标准。标准信息网上发布滞后的情况仍有存在,文本标准出版周期相对较长,阻碍了对军品产品质量的了解,致使民营企业承担军品任务的话,在技术的标准统一上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而所谓的“弹簧门”是指在进入中,看似可进却被行政审批的高门槛高标准等被弹回,意即,准入高门槛“难进”。

  “国防装备许可资质的前置认证和审批程序复杂直接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门槛偏高。”汤文仙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就目前而言,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必须获得“四证”: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合格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质量体系认证和保密体系认证等。

  除了这“四项认证”外,随着现代生产对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还要取得环保主管部门出具的环保达标证明和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出具的达标证明。

  “另外,一些特殊领域还需要获得行业专业技术能力认证,如国家保密局组织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等。”汤文仙介绍,在资格审查和认证过程中,政府和军方多头管理,审查和认证程序相对复杂,除了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局的分头认证管理外,军方内部也存在着各军兵种分头认证的情况,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除了“弹簧门”,还面临着“挤压门”,意即待遇不公平“悔进”。

  无法享受与军工企业同等优惠政策是涉军中小企业真正的杀手。不论是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还是在公平竞争环境、资金支持方面都存在不平等的情况。

  面对影响军民深度融合的这些困难和诸多门槛,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如何逐渐地解决和打破将是一个系统的课题,同时未来军民融合的发展方向又将如何呢?

  汤文仙以航空航天装备为例向记者介绍,“中国制造2025”中关于航空航天装备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

  据了解,“中国制造2025”要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国防工业要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发挥独特作用,要积极推动实施强基工程,集智攻关、重点突破,尽快扭转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产品受制于人的局面。“汤文仙强调。

  王凯让表示,从“十二五”计划中就提到了“军民融合”这样一个名词,在很早领导人就对此有所重视,在抗战的时候,人民用推车送粮食等物品,也是军民结合或者说是军民融合的一种形式,现在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是人们提高了对他们的关注,国家层面对此一直都是十分重视的。从国家的政策支持以及今年底,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站将在互联网上开通运行,助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些举措都表明军民已不仅仅是结合,而是一种深度的融合。

  王凯让认为,未来军民融合不仅仅是某种技术或产品的融合,更是思想与文化的融合。随着军民融合的深度推进,将会以产品为载体,以业务为渠道,在竞争中促进思想与文化的融合,军与民互相学习、借鉴,更大范围的促进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在各自关注的领域实现价值工程与成本工程的协调、统一,双向共赢。

  “‘民参军’做得好的企业更有机会成为‘百年老店’的信誉,“民”做的好地企业将更有能力提高武器装备建设的质量效益,从而促进民族工业的整体提升。”王凯让进一步表示。

版权所有:江南娱乐app官方入口下载   粤ICP备20005664号
友情链接:江南app官方入口下载 江南体育登录入口 江南娱乐app官网下载

使用条款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